罗马斗兽场的原名是Amphitheatrum Flavium
(拉丁文,弗拉维圆形剧场),弗拉维是古罗马的一个王朝的名称——弗拉维王朝
(公元69年-96年),这个朝代一共有三位皇帝,分别是维斯巴西亚皇帝、提图斯皇帝和图密善皇帝,维斯巴西亚是提图斯和图密善的父亲,提图斯为图密善的哥哥。斗兽场的建成与这三位皇帝息息相关。
斗兽场建造之前
这里要先说下在弗拉维王朝之前的一位恶名昭著的皇帝——尼禄,尼禄是一名残忍的独裁者,他在位期间为了建立自己的黄金宫,向普通民众征收重税。尼禄在自己宫殿还树立了一座自己的青铜巨像,斗兽场现在的名字——Colosseum本意是巨像的意思,所以斗兽场也是因尼禄巨像而得名的。尼禄因其暴政被逼退位自杀,后来斗兽场的选址便在尼禄的黄金宫原址。
维斯巴西亚皇帝时期
尼禄退位之后,罗马又经历了三位皇帝的短暂并混乱的统治。之后维斯巴西亚被推选上皇帝之位,他开启了弗拉维王朝。当时罗马的人口大约在一百多万,为了安抚民众,维斯巴西亚皇帝决定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剧场,用来给罗马市民提供他们喜欢的竞技表演,也用来彰显罗马帝国的实力。
因为尼禄时期的奢侈挥霍以及多年的动乱,罗马已经没什么钱来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也不能增加税收来获取经费,这样罗马可能又会陷入混乱。维斯巴西亚的办法是掠夺另一个城市——耶路撒冷。维斯巴西亚的儿子提图斯率军从耶路撒冷的圣殿掠取了大量的宝藏,并长途从耶路撒冷带回三万多名奴隶回到罗马。
为了保证工程的效率,让奴隶直接参与建造肯定是费时费力的,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训练教授建造技能。维斯巴西亚的办法是,将耶路撒冷的奴隶逐一拍卖,当时的罗马即使是普通人家,也是可以消费的起至少一个家奴的。买奴隶获得的钱,可以支付罗马当时三分之一人口一整年的工钱,有资料证明当时也差不多有近四分之一的罗马市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斗兽场的建造。
罗马斗兽场在建筑学上最大的创举之一便是重复的拱券结构,一共有三层拱券,每层80个;这种结构使得建筑本身的质量减少了,重复的结构也在建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效率,因为重复,所以很多工作普通工人学一遍就可以自行完成后续的工程,连监工都不需要。罗马斗兽场还有一个创举是——发明了红砖。
斗兽场的拱券结构
图片来源:Ross Cohen
下图为罗马斗兽场的剖面结构
提图斯皇帝时期
维斯巴西亚没能看到斗兽场的竣工就辞世了,他的儿子提图斯继位。公元80年,提图斯登基一年之后,斗兽场正式开幕(虽然此时还有最后一层没建完)。比较厉害的是当时的五万多观众入场程序,在斗兽场的西北角有五根石柱,作用便是为了在进场前挡住观众。斗兽场一共有76个入口,每位观众需要凭一个牌子入场,牌子上会标有从哪个入口进入的说明。不同社会阶层的入口和区域也不一样。据说,当时5万观众,可以在半小时内离场,这种效率应该和现代差不多了。另外,据说当时演出期间,斗兽场周围还会有贩卖各式商品的摊位,最受欢迎的是角斗士小雕塑,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周边手办了吧。
拱门入口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数字
开幕的表演延续了100天,有5000多只动物在表演中死去,也有数百命角斗士失去了生命。当时的角斗士正式的身份是奴隶,大多数是死刑犯或者是战俘,如果角斗战果显著是有可能获得自由的,但绝大多数角斗士的结局依然是死在斗兽场中;动物有很多来自罗马以外的地方,比如河马、大象、鸵鸟、豹子等等,以显示帝国的强大。
据说斗兽场曾经还被灌满水来展现海战的场景,但现在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海战是否在斗兽场上演过,只有图片记载。
下图是一张海战图
下图是斗兽场的遮阳设备,是用帆布顶盖做成的遮阳罩